广东踏信冷链物流在北京、、重庆、昆明、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石家庄、大连、沈阳、南京、广东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自行管理的仓库及一大批长期合作的车辆。均能为贵公司产品达到各地的接货、入库、配送提供服务。
根据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2022年1月21日消息,2021年12月未准入境的81批次冻品(肉类和水产)共计1164035.23公斤(约1164.03吨),其中肉类24批次,共287549.6公斤(约287.54吨),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水产57批次,达876485.62公斤(约876.48吨),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
肉类中,来自美国的未准入境食品批次多,涉及9个批次,主要品类为冷冻去骨牛肉类及冷冻猪脚类;为俄罗斯,共7批次,主要品类为冷冻鸡爪;阿根廷涉及3批次,主要品类为冷冻去骨牛肉类。
水产中,来自缅甸的未准入境食品批次多,涉及11个批次,主要品类为冷冻鲳鱼和冷冻马鲛鱼;泰国次之,涉及10个批次,主要品类为冻带鱼、冻黑虎虾及其他鱼类;是巴基斯坦,涉及8个批次,主要品类为冻鱼类。
肉类中,单一批次重量多的为冷冻鸡爪(俄罗斯),27060公斤(约27.06吨);
水产中,单一批次重量多的为冻带鱼(泰国),104100公斤(约104.1吨)。
未准入境冷冻食品进境口岸涉及大连、青岛、上海、天津、厦门、宁波、深圳、湛江共8个城市,其中深圳和天津口岸涉及批次较多,分别为28批次和16批次。未准入境食品均已在口岸依法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未准入境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检出呋喃唑酮代谢物、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磷酸盐、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镉超标、检出氯霉素、货证不符、检出动物疫病、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未获检验检疫准入、包装不合格、污秽腐败、感官检验不合格。
12月食品不合格原因中,“检出呋喃唑酮代谢物”和“检出氯霉素”两项为新增原因,请格外注意。12月,有33批次冻品因为“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此项原因未准入境,各进口商应注意提供完整的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
水产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奥密克戎刚刚通过国际邮件进入首都,德尔塔又经由冷链传到北京。
北京1月19日新增5例物流确诊者,全都从事冷库装卸工作。其中3人,检测出德尔塔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
一、物流喜欢低温环境,冷链具备先天条件
(一)西方不愿公开,因有难言之隐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物流研究中心戴维·罗伯逊等专家,在《物流物流的动物起源》的联合撰文中认为,物流疫情可能由活体感染动物传播给人类,而大规模冷链供应,在物流物流出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应被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向华尔街日报发送“物流可能经由冷链传播”的草案,但未予批准发表。可以想见,承认冷链风险,将令西方本就紧张生鲜、药品供应链,缩水。
(二)事实表明,冷链是疫情显现的重要一端
事实不容争辩。在中国,近年都有典型疑似案例:
2019年底武汉疫情之初,爆发地海鲜市场充斥着冷链产品。
2020年,进口冷冻包装食品,疑似引起码头工和仓储工感染。12月的一周内,鄂、浙、鲁、豫、晋、皖、辽、黑等多省份,冷冻猪肉、鸡肉、牛肉及其他冷冻食品样本检测阳性,分别源自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厄瓜多尔、俄罗斯、印度等国。
2021年,黑龙江进口俄罗斯食品外包装,深圳、大连部分冻品外包装,检测均呈阳性。
2022年伊始,浙江、江西、山东、宁夏等地,以及安徽黄山、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水果店中,来自越南的火龙果经检测,结果均有阳性。12日,进入河南鹤壁的智利车厘子,同样携带物流物流。
海外实例更多:
2020年4月份,美国115个肉禽加工业近5000名工人,不到20天内均感染物流。2021年7月,突发的700多例物流病例,致使新加坡大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裕廊渔港”关闭。不胜枚举。
有研究显示,物流物流-1℃—-10℃环境下,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60℃的环境下则可存活数年。冷链正是物流物流在体外存活的适宜载体。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及爱尔兰专家研究结果:冷冻食品中的物流物流可以存活21天。
二、防控冷链物流风险,国家管控力度升级
(一)各级市监局多点排查冷链供应链
1.监测进口冷链食品源头
没有检疫、核酸、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没有合法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禁止采购、生产加工、上市销售。
2.监控冷链食品上下游链路
下架停售、专区停放涉疫食品,排查来源和去向,并及时向上下游省份通报。
3.加强集中监管仓建设
目前,全国已建立超过1200个集中监管仓,31个省份已全部建成省级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闭环管理。
(二)海关临时性截链
自疫情发生以来,海关总署已针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冷链物流,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暂停接受相关机构产品进口申报,1至2周不等。仅以2021年12月至今为例:
越南企业14家,印度企业4家,韩国企业4家,缅甸企业1家,印度尼西亚企业1家,俄罗斯加工渔船1搜、企业1家,古巴企业1家、冷库1家。
(来源:海关总署)
(三)涉疫地方政府管控升级
1.北京:1月19日,冷链相关疫情的出现,北京市委迅速响应。提出工作要点:
①社区排查,时间筛查潜在病例,阻断隐秘传播;②严防进京邮件快件疫情输入;③对涉冬奥服务保障人员和志愿者加强防疫管理。
2.深圳:对仓储冷库作业区,加强管理力度:
①仓储冷库严格落实防疫政策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②加强全链条管控;③涉外冷链公司加强“人物同防”。
三、冷链防疫关键环节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海鲜、水果和蔬菜等生鲜货物通关时间被压缩至6小时以内。物流效率随之提高。毫无疑问,到达消费市场的物流物流存活率,也将提升。
物流仓储的防控与消杀,显得尤为重要。东南亚热带水果、南美的优质海产、中北亚地区的冷鲜肉类,都是中国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的热销产品。
对于我们冷链下游商家与消费者而言,为自己、家人和社区、城市的安全健康,掌链建议,在不同环节,应采取科学应对方式:
1.冷链生鲜领域,供应链前端出现征兆,如果得到及时控制,可以有效阻止疫情传播。
建议:经营商家不要采购、消费者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尤其是肉禽、海鲜以及水果。
2.商超实体、网络店铺等一级供应商,因直接面对消费群体,一旦检测出现物流阳性,将给政府、社区、企业带来潜在风险,甚至引发市民恐慌。
建议:①相关单位严防死守,果断溯源,并切断有关链路;②购买者即时停止食用,主动上报;③涉疫门市禁售暂存,待有关部门统一处理。